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2019-02-06 张雄艺术网专稿张雄艺术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穿新衣,放鞭炮,吃年货,贴年画……成为不少人心中温暖的记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而年味却变淡了,春节的习俗已经简化,年画也已从应用的民俗文化进入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在旧年画中,娃娃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样子也最多。据史料统计,各地刻印的以娃娃为内容的年画不下千百种,压倒了年画中所有的画样。这种娃娃画始于宋代,如宋刘宗道作照盆孩儿,每作一扇(屏)必数百本,然后出货,以防别人传摹复制。这就是人们称作的一稿复制百余张的“过稿”娃娃画。娃娃画所以数量大,受欢迎,一是由于这种体裁省工节料,作坊有利可图;二是这种娃娃画迎合了群众中重男轻女,喜欢胖小子的心理。旧年画中除了娃娃画外,还有“琴瑟合好”、“莲年有余”和“白蛇传”、“天河配”、“昭君出塞”一类的仕女画。当然,也有大量与迷信思想有关的“门神”、“灶王爷”、“及第登科”、“五福堂”等题材的年画。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中国的年画大约是世界上独有的,它是独具中国文化气质的艺术符号,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年画的内容也是中国独有的,戏曲故事、民间传说、地方风情、宗教故事等。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纯粹的中国特色艺术是精神的折射,年画更是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从年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向被认为朴实憨厚的中国人,其实具有高度的浪漫品质,那般的色彩绚丽,那般的神人共存,一方年画,汇聚了民族丰厚的艺术想象力,充分展现了民俗风情,它保存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富记忆。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中国民间年画分布广泛,明中叶以后,刻印年画的作坊几乎遍及全国,据搜集到的作品表明,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等地外,其他各地过去都有印刻年画的作坊。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像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山东高密、四川绵竹、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广东佛山、山西临汾平阳(古临汾)、福建漳州、湖南邵阳滩头木版年画等都久负盛名,各有千秋。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所以,我们今天就不得不说一下这“四大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区别于其它年画,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起源于北宋,在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城乡曾有年画作坊300多家。产品销售云、贵、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满、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大红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刚柔结合,洗练流畅,疏密有致,具鲜明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新年话年画:“四大年画”你都了解吗?



天津杨柳青年画




产于天津市著名的历史古镇杨柳青,最早可追溯于北宋末年,金兵裹挟宋都画师艺匠北上,有“北宋画传杨柳青”之说。至清代,杨柳青年画进入黄金时代,“户户全善丹青”。杨柳青年画色彩多用粉紫、橙绿,内容多以仕女、娃娃等为题材,素以构思巧妙,线条流畅,构图饱满、细巧典雅、谐和柔美闻名。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山东潍县年画




产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县年画主要采用木版水印套色印制,以红绿黄紫等色为主,单纯、鲜艳,效果强烈。大幅年画的人物脸部略用人工烘染,题材以反映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如《男十忙》、《女十忙》、《春牛图》等,另外还有瓶花、门神、戏曲人物等等。历来以主题突出、色彩艳丽、装饰别致著称。







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最为鼎盛。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汉族民间传统审美内容。被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世界越来越多彩,曾经在萧瑟的冬天里明媚鲜艳一枝独秀的年画,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希望未来,国家和社会能够为年画寻找出一条新道路,让这朵艺术之花重新绽放!

阅读626552